中新健康丨感觉自己变矮了?小心这个病!
栏目:公司新闻 发布时间:2025-11-08 09:29
中新网北京10月21日电 (记者 赵方媛)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不清楚如何“补钙”、“保护骨骼”。比如“多吃肉可以补钙”、“喝咖啡会导致骨质疏松”……这些广为流传的观点有科学依据吗?骨质疏松症有哪些症状?中新健康邀请了多位专家进行讲解。骨质疏松症的早期症状有哪些?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六合医院骨科中心主任刘良在接受采访时解释说,我们的骨骼其实一直在“新陈代谢”——同时流失(骨吸收)和生长(骨形成)。当骨吸收超过骨形成时,骨量逐渐丢失,导致骨质疏松。刘良说,骨质疏松症早期几乎没有任何感觉,因此被称为“无声疾病”。当出现以下症状时,往往表明骨质流失严重,需格外警惕: 1、腰痛,久坐或站立后尤其加重,平躺后可缓解; 2、年轻时身高缩短3厘米以上,或出现驼背; 3、轻微外力作用,如跌倒、弯腰甚至打喷嚏,就会发生骨折。常见的部位是臀部、脊柱和手腕。刘良提醒,如果成年人和老年人经常感到背部或关节疼痛,或者发现自己变矮了,对此要特别注意。 Mit可能是骨头发出的“秘密信号”。不要只是将其视为“旧的且不再有用”而将其排除在外。应注意并及时检查。误区一两大认知误区:喝骨头汤、多吃肉、虾米可以有效替代钙。说到补钙,很多人都遵循“吃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认为喝骨头汤可以有效补钙。对此,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研究所研究员何先生指出,这是一个误区。 “虽然钙是骨头的主要成分,但动物骨头中的钙很难溶解在汤里。”他解释说,在熬汤的过程中,钙的溶解量很低。汤的主要成分是脂肪和嘌呤。过量饮酒会增加代谢负担。有人认为多吃肉、虾米可以补钙。他说,肉类中的优质蛋白质、磷和维生素 A 对骨骼健康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畜禽肉的钙含量普遍较低。虽然水产品含钙量较高,但中国居民普遍消费水产品特别是海鲜不够。因此,通过吃补钙的效果吃肉是有限的。虾皮虽然含钙丰富,但吸收率不高。它还含有大量的盐,人们不能大量食用,补钙的效果微乎其微。而且盐摄入过多会加速尿钙排出,长期高盐饮食会加剧钙流失,增加骨质疏松的风险。误区二:喝咖啡和碳酸饮料会导致骨质疏松。 “目前世界上还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适量饮用咖啡直接导致骨质疏松。”他解释说,咖啡中的草酸和咖啡因会轻微干扰钙的吸收,促进尿钙流失,但影响程度与饮用量有直接关系。研究发现,每天喝适量咖啡的正常人和不喝咖啡的人患骨质疏松症的风险没有显着差异。索姆人们认为碳酸饮料中磷含量高,会影响钙的吸收。对此,他指出,磷和钙一样,是形成骨骼的主要矿物质,也是人体的重要营养素;缺磷时,种子也会脆弱。这种协同关系反映在基本的生理钙磷机制中。当血液中钙磷比为1-1.5时,可促进钙的吸收。但当人们食用过多的含磷食物时,钙磷平衡就会被破坏。这时,磷就会把钙“赶”出体外。根据《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成人每日磷的推荐摄入量为720毫克,最大允许量为3500毫克。他说:“磷广泛存在于各种食品中,尤其是肉、蛋、奶等动物性食品中。一罐330毫升的磷他的饮料含有约33毫克磷。如果每天喝1-2罐,磷的摄入量就在安全范围内,不会影响钙的代谢。”他强调,饮料真正的健康风险在于饮料中的高添加糖,建议消费者优先选择无糖版本,并指出:“日常补水的主要来源应该是白开水,任何饮料都不能取代其主要地位。”如何从五个方面维护骨骼健康? 您可以参考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与骨矿病分会和中华预防医学会传播分会联合通过的建议: 1、保持适当的体重:定期监测体重、体脂率、肌肉周转等指标,根据身体变化调整饮食和运动计划,保持适当的体重; 2.均衡营养:建议我通过合理的食物或补钙来增加钙的摄入量,增加阳光照射,食用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 3、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可以选择“有氧+力量+平衡”相结合的各种运动模式,增加肌肉力量,提高平衡能力,降低虚脱风险; 4、改变不健康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避免过量饮用咖啡、马六甲茶、含糖碳酸饮料等; 5、高危人群早筛查、早防治:对于骨质疏松高危人群,应尽早进行骨密度检测。如果出现任何问题,请立即就医并接受规范治疗。 (超过)
【责任编辑:刘洪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