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雪节到了。这些年,本该逐渐安静的关中平原,此时却依然忙碌着那片辽阔的田野。由于连续降雨导致秋收推迟,今年本应在10月下旬完成的夏粮、主要是冬小麦的播种被推迟到今天。抢抓农时,确保农作物全部播种,是陕西夏季粮食主产期农民的自觉行动。
放眼全国,秋冬交替之际,全国农民正在加快攻克农时的步伐,为夏粮丰收打下坚实基础。
在肥沃的田野里播撒好种子,不要放松对种子的抢购。
“土地没有冻结,只是种植!”小雪节过后的关中平原,气温逐日下降。当记者在关岛小石村见到刘露露时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80后”种粮农民紧紧注视着播种机行进的路径,默默数着种子的数量,懒得擦头上的汗水,表示心连心
刘露露说,今年秋雨是多年来罕见的。包括渭南在内的陕西许多地区,秋收通常推迟15天以上。 “秋收要到11月10日才能完成,往年小麦秋播,今年必须冬播。”
保质保量完成小麦播种已成为当务之急。近十多天来,在六路路2300多公顷耕种粮田中,每天从黎明到日落的十多个小时,都可以看到旋耕机、深松机、播种机在作业。
“正常年份,一公顷小麦约需种子35公斤,复合肥120公斤。从过去的8厘米多滚到了5厘米以下。
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官道镇小石村,秧苗在麦田里进行播种作业。新华社记者 刘彤 摄
10月下旬,山东省汶上县,晨雾尚未散去。农机操作工郭海洋驾驶着一台大型拖拉机挖着精量播种机,继续在郭仓镇郭仓村的田间劳作。
“我们每天早上五点就开始工作。”郭海洋说道。
汶上县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郭艳喜说,今年秋冬季节,汶上县组织了100多个农业技术服务队深入田间地头,通过分区、包膜等方式对小麦播种进行技术指导。
据农业信息网,截至11月20日,超过全国冬小麦已播种95%。其中黄淮海通过率达到95%,进入毕业阶段。
今天伟大的技术创造伟大的土壤,技术帮助创造
为确保归档质量,记者走访发现,今年不少地区冬小麦播种技术含量不断提高。
今年秋冬播种季节,在河北省阜城县崔家庙镇,种粮大户李洪亮的播种作业科技感十足:大型施肥机、旋耕机、播种机有序穿梭。伴随着机械的轰鸣声,从精量施肥到深旋耕再到精量播种,标准的冬小麦播种流程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
看着眼前的麦田,李洪亮期待着明年的丰收。对收获充满期待:“县农业技术人员技术站经常会到现场提供指导。从施肥比例到播种时机,他们都给我们解释得很清楚。”
“晚播取决于品种,品种取决于耐受性。选种是提高小麦产量的首要条件。北方小麦主产区应优先选用优质、强筋、节水、高产的品种。”每当到麦田考察时,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地农业研究所副所长乔文晨总会叮嘱,“在播种过程中,要坚持适水、适时、适量、适时、宜深的原则,充分运用调窄纳混、调宽等技术;同时,要重视冬季冻害,确保麦苗保质。可以安全过冬。 ”
随着陕西省西咸新区太平镇早平村800多公顷麦田播种完毕,冬季用水成为农民关心的问题。
枣坪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黄凯荣说,村里的麦田主要依靠电泵灌溉。连日来,国网西咸新区供电公司组织服务队伍深入现场,利用无人机对配电线路、变压器等进行全面检查,立即处理线路老化等隐患。
图为陕西省西咸新区太平镇早平村,工作人员正在检修设备,为即将到来的冬灌做准备。新华社记者 刘彤 摄
粮食种植步入正轨,明年有望丰收
农民对未来有自己的期望年的收获。
“现在国家靠粮食生产支撑,我们不仅要增加自家田地的产量,还要把好经验、好技术分享给更多农民,帮助大家提高粮食生产能力。”黑龙江省黑河市瑷珲区嘉兴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董事长盖永峰介绍,今年他的合作社种植了1万多公顷玉米。
“丰收很难,今年春天,黑河遭遇春晚倒春,农作物播种时间较往年推迟。面对恶劣天气,我们选用抗逆性高的玉米品种,结合测土配方、施肥配方等科学种植方法,对玉米进行发育,铁质、丰产、结果双提高。”盖永峰说道。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奇台县粮农郭金年种植600公顷今年的小麦稗子。 “最近,我已经播种完了新一季的冬小麦,面积比去年增加了200公顷。”他表示,国家对粮农的各项补贴能够按时足额发放,争取明年末高产。
河北省馆陶县西厂村种粮大户张志旺正在播种冬小麦。新华社记者 赵宏宇 摄
“有政策支持,有科技支撑,我们种粮就有条件!”采访中,一些粮食种植合作社领导告诉记者,他们计划在现有种植面积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提高种植水平,实现多种粮、种好粮。
“我们要共同努力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切实履行好农民的责任,保证‘中国饭碗’,确保农民的粮食安全。”国家粮食安全。”盖永峰说。(记者刘通、王坤、胡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