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美人”白琵鹭再现大九湖。鸟类天堂记录了
栏目:行业动态 发布时间:2025-11-20 11:19
国家二级保护野生鸟类白琵鹭在大九湖再现。 (湖北日报通讯员马国飞 摄) 湖北日报讯(记者陈春宝通讯员杜华马国飞)11月17日,神农架国家公园候选区研究院记者获悉,本月在大九湖国际重要湿地秋季水鸟调查中,意外发现了一只“飞美人”白琵鹭。此前对大九湖白琵鹭的观测记录是在10年前。 据介绍,本月初,神农架国家公园候选区专门组织了秋季水鸟调查班,对大九湖一号至九号湖、平雀水库等5个观测区进行了调查。已记录水鸟包括白勺鸳鸯等19种。其中,两年前首次录制的针尾鸭再次出现在雄性和雌性均为7只,表明该物种在大九湖湿地已经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种群。 白琵鹭是国家二级保护鸟类。它的体长可达85厘米,全身长有白色羽毛,颈部长而直,有琵琶形的喙。被誉为“飞天美人”。据神农架国家公园候选区研究院工程师马国飞介绍,白琵鹭是候鸟,对栖息地的要求很高。它在大九湖的出现也体现了该地区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 大九湖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典型亚高山坑苔沼泽湿地之一。是“东亚—澳大拉西亚”候鸟迁徙通道上的一处名副其实的“鸟类通道”和“重要一站”。 由于对湿地功能认识不足,大九湖经历了“生死考验”。通过种草养畜、采伐木材、围田种菜等掠夺式开发,大九湖湿地地表水体一度消失,季节性浅湖不复存在,森林覆盖率锐减,生态系统脆弱,各种野生动植物面临严峻的生存挑战。2006年,大九湖成为国家湿地公园时,当时观测记录的鸟类仅有28种。 2012年,省委、省政府实施生态移民搬迁工程后,大九湖实行封闭管理,停止一切经营活动。同时启动生态修复工程,建设华中地区首个“国家湿地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开展水质、土壤、鸟类监测等专项研究。经过多年的生态治理,大九湖湖泊、草甸面积显着增加,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显着提高。 如今,大九湖已恢复为“鸟类天堂”。最新监测数据显示,大九湖已记录鸟类304种,我国六大鸟类生态类群全部分布于此。 除白勺外,白捕长尾雉、秋沙鸭、黑鹳、东方白鹳、红腹角雉、鸳鸯等珍稀鸟类也再次出现在大九湖。其中,鸳鸯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2021年和2022年,大九湖没有记录到鸳鸯种群。2023年到2025年,分别记录到3只、11只和35只鸳鸯,数量逐年增加。
服务热线
400-123-4567